查看原文
其他

告别人均百万的两人公司,一人公司也可以迷茫且坚定|100个不上班的人050

林安 林安的会客厅 2024-04-30
在众多语博主中Eric是一个很特殊的存在。在很多同类博主都在教学内容和知识干货的时候,他却常常在社交媒体表达自己的“日常生活”和“成感悟”。
有人不解“这个英语博主为什么整天分享自己的内心想法,图啥呢?”
对此,他专门写了一篇文章回复,里面说道:
“写作是我的思考工具,在写作中我可以找到此时此刻的答案与内心的平和。心里冒出来的话,直接写出来,是我的敏感和天赋。对我有帮助的想法,对他人也会有帮助,sharing is caring.”
无惧他人目光的真实表达,吸引了一批不止想跟着他学英语的读者,博主和订阅者之间的关系,除了功利的输出和接收,好像也多了一层情感链接。
我时常觉得,这是个人IP时代,很稀缺的一样东西。
我观察了他一阵子,也深入交流过几次后,发现他是一个外表看上去“不好接近”,但内心非常细腻敏感、真性情的人。
虽然从大学毕业到现在,英语一直是他安生立命的本事,但在经历过两人公司创业和清迈GAP 三年之后,他越来越看清:“教育的本质”不是单纯地教授和学习,而是以英语为工具持续自我成长。
除了英语博主这个标签以外,他还想多创造些什么。毕竟人活一世,除了赚钱、学习、养家糊口,更重要的是知道自己为什么而来。
这篇文章整理自我采访Eric的一期播客,Eric的表达欲很强,我把它们整理成了一篇口述,真实记录了他从大学毕业到创业再到一人公司,不同阶段的思考与收获。
如果你正处在职业探索的迷茫期,相信Eric的故事能给你启发和力量。
👂扫码收听本期播客

100个不上班的人 NO.50
姓名:张海露Eric
职业:英文博主/公众号「英语学习笔记」
城市:清迈
一句话简介:
留过学,支过教,创过业,但一天也没上过班

   Eric是谁?
如果用一个标签来形容,我就是一位英文博主。我写公众号写了 10 年,写了大概 2500 多篇文章,也出过两本书。
今年33 岁,现在有两个孩子,女儿六岁,儿子两岁。
我从来没上过班,研究生毕业之后支教了两年,支教结束就去北京创业了三四年。后来全家搬到清迈生活,是因为我女儿要到这边读书,以此为契机,我从“两人公司”变成了一人公司。今年是我在清迈生活的第3年。

在北京做“两人公司”,年入百万
2016年,我从家乡黑龙江大庆去了北京工作。那时我女儿刚刚出生,到北京后我就想试试自己创业。正好那时有一个在网上认识的朋友Justin也刚辞职,他很擅长英文写作。
我说:那咱们要不一起创业吧?就这样,我开始两人公司的创业之旅。
其实一开始,我们也不知道创业具体做什么,就想从各自最擅长的事情做起。比如我很喜欢读英文书,我之前也做过英文读书群,一个人收一两百块钱的那种。Justin擅长英文写作,也做过一些线下工作坊。
我们俩就决定成立一家公司,叫“现象级英语”,面向英语水平已经很高的学生,做非常小众的课程。我们当时有很多学生的雅思可以到 8. 5 分,自己本身就是大学英语老师。

这群人的英语水平已经到了一定程度,不再为考试学英语,而是想继续提升,但自己一个人学习又很孤独,我们就切入这个点,为他们提供一个社群,让他们不止在我们这里学英语,更重要的是用英语,或者说通过英语去提升思辨能力和做事能力。

我们当时主要做线上课和线下课。线上有一个社群,每个人收 3000 多元一年。线下课我们一年差不多能挣三四十万,团队就是我们两个人和1-2个实习生,所以我称那个阶段为“两人公司”。

由于我们各自都做了很多年的自媒体写作,我们的创业算很顺利,第一年就营收两百多万,大家一分,每个人有一百多万。
那时我二十七八岁,就觉得:“哇,有这个收入我已经很满意了”。而且在疫情期间,我们的收入也没受影响。反而那阵子很多人没法去上班,就想着提升英语,对我们是有利的。
现在回想,当时的我们挺幸运的,第一次创业就能做自己想做的事情,而且还站着把钱挣了。

两年孤独的支教时光,我靠英语赚到了第一桶金

我2014 年 4 月开始写微信公众号,到明年 4 月份正好10 年。

最开始,我看别人写公众号就想:“诶?我是不是也可以写?”

当时的想法非常简单,没有想到以后可以用公众号做什么。当时我在美国纽约读TESOL,就是教别人怎么教英语。
我想通过日常记录给自己写一个教材,比如我平时吃东西都会拍一张照,因为菜单是英文的嘛,我就想“我能从这张英文菜单中学到什么?”,一方面是为了记录,另一方面,我觉得我以后应该会教英语,就想提前把它们做成素材。
2016 年我回国支教了两年,那时我二十六岁,就开始想办法靠英语挣钱了。因为我在美国的学费刷的是信用卡,我们家也没钱帮我还我读书时的贷款。

那时还没有知识付费这些概念,也没有那么多配套的工具,当时我做了一个课程就卖 50 块钱,我录好课件跟大家讲《经济学人》。

当时我的公众号大概有四五万关注,居然有四五百人买了这个课。所以我人生中的第一桶金,是靠教英语挣到的2万块钱。也是从那时候起,我相信我可以靠英语养活自
《经济学人》的课程教了两个月后,我发现大家很难消化一两个小时的录音,我就想着做一些比较轻的东西,开始做英文读书会,每个人收100 块钱一个月,每天早晨五点起来,我领大家晨读英文书,正好也帮我改掉了熬夜的习惯。

读书支教两年,我读了三箱子中英文书。其实在此之前,我不会做课,也没有创业这个意识,也不认为读书有什么价值,但就是因为那两年支教的孤独时光,让我觉得要为自己做点什么。
我面对迷茫的做法就是:不知道干什么的时候,就搞事情呗,想到什么就去做。

现在回想起来,我现在做的事情,都是那个时候播下的种子。

时代的红利和个人努力,哪个更重要?

我一直觉得自己非常幸运,但是除了幸运之外,肯定还有努力。

我写了 10 年公众号,才写了 26 万关注。最开始我有 500 关注的时候,我觉得“这个世界上有 500 人关注我了,好开心啊!”

再后来,“哇,我公众号有5万关注了,我是不是也是个网红了?等我公众号有 10 万关注的时候,是不是就不愁吃穿了?“

后来我发现并没有,我的工作并不是做成多少数据后就可以带货卖产品这套模式。

我做的是教育。我相信我做的所有事情,写文章也好,做课程也好,是因为我想教育自己,这个才是我做所有事情的内核。

所以我的模式可能跟市面上教大家怎么做自媒体不一样,我是把自己的整个成长、思考的东西放在里面。

我可以教大家怎么写作,怎么做自媒体,但我没有做过爆款,我的阅读量最高也就两三万。但是我强大的一点是我很持续。我写了 10 年,现在的状态还是像第一天一样,从来没有为日更没素材而苦恼,因为它是我生活的一部分。
我前段时间读一本书叫 Anything you want,那本书有一句话特别打动我:
“如果你选择了跑马拉松,那你根本就不会叫一个出租车把你从起点送到终点。”
读到这句话时,我就想:“是啊,我干嘛要做成别人心目中的做大做强,我自己很享受这个过程,能学,能写,能通过我的存在给别人一些鼓励,就够了。”

前段时间有读者留言说,“我关注你的时候还是一个大学生,这多年过去了,看到你还在写,还在分享你的生活,就觉得,这个世界可爱了一点。”


两人公司和一人公司,有何区别?

之前有个学生加我微信,说要报名我的课,我跟他聊了两句,他惊讶地说:“好感动啊,没想到是你亲自回我。”

他以为我有个助理之类的。我说没有,我所有东西都是一个人在做——这就是现在一人公司的真实状态。

我并不会觉得辛苦,因为我喜欢做有创意性的工作,你让我去写文章,设计课程,讲课,我太喜欢了。哪怕以后有几个亿了,我还是喜欢讲课。

每次讲完课后,我就更想去读书,去学习,鼓励大家去做更多的尝试,这是我做所有事情的能量来源。

所以我在做一人公司的时候,已经规划好了哪些是我喜欢的,哪些是我不喜欢的,喜欢的我就多做,不喜欢的我就尽量减少它。

我心目中一人公司比传统公司更自由,你自己要明确心里的目标是什么。比如我的目标很简单,一年能挣三、四十万,把一家四口的生活费赚到就可以了。

一人公司就是你明确自己的欲望,确定自己想干什么,喜欢什么,不喜欢什么就好了。
一人公司阶段自学拍视频内容
人公司也有两人公司的好处,比如两个人合伙创业比自己干会多很多碰撞。比如我脑子很活,想东西很快,但我的合伙人Justin就很稳,能够把我的很多想法去落地实现。
他是那种有野心的人,会带着公司往前冲,在士气上绝对是 1 + 1 大于2,比如要在这个领域做到最好。但我就没有想赢谁,有点与世无争。

这一点我后来也受他影响。我现在自己做英文课程,可以活得很舒服,但我知道我还是得向外走,去学一些跟我不一样的东西,所以近一年我会时不时找人聊聊天。这也是我为什么后来开始做播客,它会让我找到一些当年跟 Justin 一起创业的那种碰撞感。

当时我们俩一起开公司,分配其实很简单:Justin负责英文写作,我负责英文口语和阅读,我们的课程也分成这两个板块。

公司的宣传上,就是大家都写公众号,他从他的角度写,我从我的角度写,分钱也是对半分。

运营方面会有实习生,但我们选择的人群和教育方向决定了这是一个轻运营的项目,也不想通过免费大礼包之类的福利和低价吸引用户进来。

如果走了低价策略的话,咨询方面的运营就重了。所以我们有时候会故意设立一点门槛,如果有用户怀疑这个课能不能学好,我们就说“那你别报了”。结果他听你这么说之后,反而更相信你了。

我们当时3000 多块钱的社群,每年能招500-700人,再加上线下课,一年营收差不多就是 200多万


英语教育之外,更想找到活着的意义

其实我们这个项目每年收入都很好,但是后来为什么不做了呢?

主要原因是一眼能看到头了。它就是两个人的小工作坊,用比较流行的话说,就是两个网红老师带着大家学英语。
虽然我们一直在输入有难度的学习内容,做的课程也有点难,觉得这是市面上没有的。但是做了 4 年后,我们发现这个东西做不大。
之前也想过可以招培训老师,让老师再去做课,但我们自己没有招人和管理的能力。我们创业第一天就开始挣钱了,缺失了花几年时间去打造一个团队的经验,可能我们当时也没有那个能力。
最后觉得再做也无非是每年收钱做同样的事情,感觉自己的成长速度都变慢了。

另外一个原因是我女儿那时 3 岁多,她在北京读书,我们肯定上不起。正好那时我在网上读了一篇文章,提到了清迈的国际学校,我就去参观了一下,觉得这个学校是我们心目中的那种学校,而且一年五六万学费我负担得起,在清迈租个房子一个月五六千块钱,可以住得很舒服。

我就觉得“我可以过这样的生活,还干嘛在北京?”

我搬来清迈后,Justin也打算去加拿大。这种物理上不在一起的远程创业少了交流,还不如自己做。于是我们就和平“分手”,开始各做各的。
Eric和孩子的清迈生活
现在教英语是我养活自己的技能,但除了养家糊口之外,最难的问题是:我活这辈子要干嘛?能体现什么价值?想过什么样的生活?

我不想等到我死去的那一天,别人说“Eric就是一个英语老师”。那只是我的一个身份标签而已,我想更充分地去体会人间。

所以我来清迈这几年探索了很多,比如我想过我要不要做咖啡馆、做民宿、做线下活动。有个声音会一直在我脑海里面说你要 Do more,它来自当年的Justin。
Eric学习手冲咖啡和视频拍摄
我觉得3年前的 Justin 也面临同样的问题。那时我们想做一些新的尝试,但他不知道干什么,我也不知道干什么,所以有一年我们就各自去探索了。

后来我在清迈 GAP 一年后继续做英语教学,他现在也找到他想做的事情——打德州扑克。

虽然我现在做的事情表面上看和之前很像,但理念已经发生了变化。以前我想的是教英语,现在更多是教育。学英语只是一种方式,更多是你怎么去思考,怎么去做事。相比学英语,个人成长才是更重要的。

为什么我一直在学英语,因为对我来说它是我的修行工具,我能从英语上得到很多自我觉察。
比如说一本书我读不懂,那我就读下去,读完了,再读另一本的时候,我发现我进步了一点,就这一点,也培养了我的韧劲,些品质都是我从做好一件事情上学会的。
Eric给妻子和儿子在清迈拍的照片

在清迈GAP一年,迷茫且坚定
我之前读到一本书,里面讨论一个话题:当我们面对自己的羞耻感的时候,可以怎么做?

我有时候看上去很自信,不是因为我不迷茫,也不是因为我没有羞耻感,而是我看到这些迷茫和羞耻,我没有躲开,反而是很深入地去体会它。

这个过程特别难受,所以我就把那种感受记录了下来,然后发现所有东西都成了一股力量。
我有一个非常喜欢的人生套路就是“迷茫且坚定”。我默认迷茫是本质,如果有一天你不迷茫了,估计人也废了。
人一定是迷茫的,因为迷茫代表着未知,你不知道自己会去哪里,不知道这个事物会变成什么样子,但是你承认这种迷茫之后,反而没那么焦虑了,就会想“那我能做点什么?”

Eric做的帆布包 “迷茫,且坚定”
我去清迈GAP时有30万存款,当时的想法是,这些钱足够让我活一年,什么都不干。
我所谓的 GAP就是花很多时间去探索自己,那个时候就是各种露营和徒步。我想知道我能不能有另一种人生,从一个英语博主到一个户外博主。
Eric和朋友们在户外露营徒步
事实证明,通过做这些我以为我喜欢的事情,我更加察觉到我擅长和喜欢什么。我的目标也很简单,通过我的专业技能去挣钱。

到最后我还是决定去教英语。因为这是我目前最擅长,能给我带来收益,也是我特别喜欢的一件事情。
后来重新教英语也有一个外因的推动。我不是一个有存钱习惯的人,GAP一年后,我的存款交完孩子学费后只剩2万块了,我就觉得“不行,我要做课程了”。
我2023年做了一个叫“英语学习实验室”的年度社群。每个月有一个主题,比如这个月是咖啡,那我就去研究咖啡。下个月我喜欢徒步,主题就是徒步。每个月像开盲盒一样,学什么主题不知道,但读者相信我的交付,信任我这个人,就会加入。
结果很幸运,有差不多 400 人报名,今年我一个人就挣了 80 多万。
Eric今年的年度社群
我现在每天早上去咖啡馆喝咖啡,下午看看书、看看剧,偶尔写写文章,晚上做直播,一个月播 15 天,这种“一人公司”的状态对我来说就很好。


公众号写作10年,回国和读者建立真实的链接
我心目中最好的教育是大家面对面一起聊天,线下真实的交流是线上不能替代的。

明年就是我的公众号写作十周年了,最近我的脑袋里开始有一个声音:我真的很想跟我的读者们见见面。
如果时间充裕的话,我想回国做一个自驾,从南走到北,到了一座城市,大家就找个咖啡馆坐着聊聊天。

我还想在自驾的过程中,在国内的一些城市做线下的英语课程,或者其他的什么新课程。
过去我一直鼓励我的学生勇敢尝试没做过的事,这次,我想自己试一试。

-end-

(点击蓝字阅读)
手帐达人 | 自由记者 | 甜品师 | 摄影师 | 远程工作
 Vlogger  | 玉雕师 |手机摄影 | 自媒体 | 航海家
花艺师 | 自由撰稿 | 自由舞者 | 旅行博主 
书法老师 | 风光摄影师 | 淘宝店主 | 潜水教练


我是林安,左手内容创作,右手自由职业成长社区。第一个创业项目「自由会客厅」,链接无限+自由人,探索无边界的自由人生。正在采访“100个不上班的人”,已出版第一本书《只工作,不上班》。

在这里分享自由职业者和创业者的成长探索,不定期会客有趣又有料的美好人类。

继续滑动看下一个
向上滑动看下一个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